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浙江工匠,他們入選!
日前,浙江省人社廳、省總工會和團省委印發《關于公布2023年“浙江工匠”培養項目人員名單的通知》,精工鋼構集團龍彪、魏斌入選培養名單。
這是精工鋼構集團首次有兩人同時入選“浙江工匠”培養項目,26歲的魏斌也因此成為了精工歷史上最年輕的“浙江工匠”。至此,精工鋼構集團已有16人獲評省級及以上勞模、工匠。
龍 彪
不甘心、不認命,“小焊工”蛻變“大工匠”
1996年,18歲的江西小伙龍彪只身來到浙江打拼。起初,他在精工科技找到了一份鉗工工作,從最基礎的切削、裝配、修理做起。
“都說‘鉗焊不分家’,我又是個閑不住的人,經常想著,我能干得了鉗工,咋就干不了焊工?”2000年,干了4年鉗工的龍彪開始向焊工轉型。他工作時間向老焊工討教、業余時間看書自學,慢慢掌握了焊接要領,也終于如愿轉崗焊工。
2004年,為進一步提升個人技能水平、從事更具挑戰性的工作,“閑不住”的龍彪決心加入精工鋼構柯橋生產基地,成為一名為建筑“量體裁衣”的“鋼鐵裁縫”。
在以技術聞名的精工鋼構,高難度焊接項目層出不窮,入職后,龍彪先后參與了國家體育場(鳥巢)、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廣州新電視塔(小蠻腰)等地標建筑的焊接作業。
身邊同事評價龍彪是一個對解難題有“執念”的人,“越是遇到難題他越來勁、越興奮”,在柯橋生產基地,龍彪憑著一股不服輸、肯鉆研的勁兒,一路從普通焊工做到了車間大組長。
2014年,為滿足日益增長的海外項目用鋼需求,精工鋼構海外生產基地正式投產,技藝精湛的龍彪被調派往新基地工作。
2016年,基地接到了港珠澳大橋香港旅檢大樓項目鋼結構加工制作任務。
2016年,精工國際承接精工首個香港項目——港珠澳大橋香港旅檢大樓,項目用鋼量約1.6萬t,由精工鋼構海外生產基地負責鋼結構加工制作。
然而,對從未有過香港項目實施經驗的精工來說,要想順利打入香港市場絕非易事:項目嚴格執行BS、EN、AESS標準,香港HOKLAS注冊實驗室全程把控焊接質量,稍有偏差就會收到業主和監理單位毫不留情的返工令......而在諸多難題中,最讓龍彪感到最頭疼的,是項目API板的焊接。
國際生產基地廠長陳芳亮介紹,旅檢大樓項目的24塊API板,是支撐整個屋面體系的關鍵節點板,采用DG60無磁鋼,其強度比鳥巢用鋼Q460E還要高,在中國大陸民用鋼結構建筑領域幾乎不曾使用過。并且,DG60無磁鋼在二次受熱后會發生性能改變,也就意味著,要想保證質量合格,必須一次性焊接成型。
深知任務艱巨,龍彪二話不說,帶著班組人員,開始了漫長的實驗。實驗進行了一個多月,期間光是實驗板材就消耗了7、8噸。實驗結束后,龍彪立即對相關參數、保溫動作進行整理規范并下發班組,最終24塊API板如期到位!
在此后的工作中,龍彪遇到過焊接板厚18cm的沙特帝王塔項目,僅允許2mm公差的奧克蘭海景壹號項目,坡口誤差需控制在1mm內的盧賽爾體育場項目......在與國際項目一次次“交鋒”中,龍彪始終目標堅定、斗志十足,在“大戰大考”里汲取了寶貴養分。
2020年,越城區龍彪焊接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肩負著國際生產基地新員工入職培訓、老員工技能提升、焊接工藝評定及焊工取證考試等職責。近三年來,由龍彪領銜的工作室為公司培養焊接技師2名,焊接高級工50余名,龍彪也在此期間接連獲評“越城工匠”“紹興工匠”,完成了從“小焊工”到“大工匠”的華麗轉身。
魏 斌
10%的天賦+20%的幸運+70%的努力=100%的此刻
1998年,魏斌出生于河北遷安一個鋼鐵國企職工家庭。作為一名“鋼鐵子弟”,魏斌從小對鋼鐵事業心生向往。
2018年,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在廣州拉開帷幕,彼時還是首鋼技師學院學生的魏斌第一次站上了“國賽”舞臺。
備賽期間,魏斌每天要接受超15個小時的集中訓練。訓練后期,覺得時間實在不夠用,魏斌索性把折疊床搬到了集訓場地。“練到眼皮打架,就瞇一會兒,睡醒了再接著焊”,魏斌向我們描述道,“‘閉眼睡覺、睜眼就焊’是訓練時的常態。”
最終,魏斌在比賽中一舉摘得二等獎。雖然因微弱差距遺憾無緣國家隊,但對于初闖“國賽”的魏斌來說,已經可謂“一鳴驚人”。
同年,魏斌來到精工鋼構,在焊接培訓師崗位上實習。焊接培訓師對焊接實操、焊接理論、溝通和指導能力都有極高的要求,對于當時初入職場的魏斌來說,“教人焊”比“自己焊”不知要難上多少倍。
但幸運的是,實習期間魏斌的帶教老師是精工焊接培訓領域的“元老級人物”、浙江省制造大工匠曾祥文大師。
在大師工作室,魏斌第一次系統接受到了工作全流程訓練,不僅在實際操作、理論儲備方面有了進一步提升,更在與師父的一次次談話中明晰了個人職業規劃,堅定了走“焊接培訓”之路的決心。
2021年,經過3年的鍛煉學習,魏斌以焊接培訓師的身份加入精工工業,正式獨立開展公司焊接培訓工作,并參與項目焊接質量管理。
但起初,因為年齡、資歷等因素,質疑調侃聲不絕于耳。第一次下車間培訓時,焊工師傅們調侃魏斌,“小伙子能焊嗎?”“這么年輕就教焊接,能教得好嗎?”現場,魏斌給老師傅們展示了立焊技藝并講解焊接要點,不管是焊接速度、焊縫成型都無可挑剔,引得周圍的老師傅們連連點頭。
這次小插曲,讓魏斌清楚感受到了“打鐵還需自身硬”,于是暗暗給自己立下兩條工作準則:不論規格,凡是有培訓任務,一定要備課;不論多忙,凡是有比賽機會,一定要爭取。
“備課是為了讓自己在課堂上更游刃有余,而頻繁地參加比賽,則是為了讓自己保持競技的手感、戰斗的狀態。”魏斌說。
近三年,魏斌共為300多名新老焊工提供了上崗培訓與鞏固訓練,也幾乎把從公司到省級各類焊接技能比賽的獎牌拿了個遍,先后榮膺柯橋區青年崗位能手、浙江青年工匠、建筑鋼結構行業青年榜樣,以實力打破了質疑。
高素質勞動者隊伍是建強“三支隊伍”的基礎支撐,是企業迸發生機的力量之源。今天,“前浪”“后浪”競相奔騰,正是精工建設高素質勞動者隊伍的縮影。
一代代勞動者書寫著一代代熱血的奮斗故事,不斷充盈著“精工工匠”的時代內涵。未來,精工也將持續做好技術人才培養工作,激勵廣大技工走技能成才之路,讓“大國工匠”頂天立地、“有技之士”鋪天蓋地,繼續繪就“前浪奔涌、后浪澎湃”的新時代人才圖景!
上一篇:
廣聯達董事長、總裁袁正剛到訪精工下一篇:
總結復盤!助力新流程全面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