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浙江省建筑業首座!精工鋼構集團入選未來工廠培育企業名單
日前,浙江省經信廳公示了2024年浙江省未來工廠培育企業名單。精工鋼構集團憑借精工國際綠色建筑鋼結構未來工廠(以下簡稱“精工國際未來工廠”)成功入選,這也是浙江省建筑業首座入選培育名單的工廠!
未來工廠,由浙江省經信廳在全省范圍內圍繞企業精益制造、集成優化、創新引領能力等要求擇優遴選,是指以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為手段,以數據和模型驅動生產流程再造、資源要素重組、組織形態重塑,實現價值鏈和核心競爭力提升的現代化新型產業組織單元。 可以說,未來工廠代表著全省制造業領域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最高水平。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座新晉未來工廠,感受其中律動不息的“未來感”! 精工國際未來工廠坐落于紹興市濱海新區紹芯谷,占地面積約11萬㎡,設計年產量約10萬t,是精工鋼構集團旗下面向全球市場、專業為海外工程提供高端建筑產品的智能制造基地。 精工國際未來工廠鳥瞰圖 “我們這座未來工廠采用‘1+2+N’的整體架構,即一個工廠智腦、兩個中心(指揮調度中心、數據&網絡中心)、建筑全生命周期N個應用場景。”精工國際未來工廠數字化管理中心負責人王強強介紹道,“其中,‘工廠智腦’可以看作未來工廠的樞紐和核心,所有的工廠數據和管理動作,都經由兩個中心,在‘智腦’中完成交互。” 得益于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自動化生產設備等“黑科技”的應用,“未來工廠”將物理工廠與虛擬工廠結合形成“數字雙胞胎”,在“智腦”驅動下,滿足全流程制造需求,并實現自我管理。
通俗來講,工廠“智腦”的運轉,讓“數據上得來、指令下得去”。 在未來工廠,從訂單承接到產品交付,每一個場景都因數字化、智能化手段的介入而變得智慧高效。 深化設計,是鋼結構制造全流程中的第一道“精細關”。為此,精工自主研發了鋼結構一體化設計系統,能夠實現從計算分析到深化加工的全過程參數化設計,自動出圖、自動統計用量,并直接向生產系統輸出。 另外,AI調圖系統還能自動識別構件類型,生成符合生產要求的深化詳圖,實現設計與生產端的高效協同。 該套設計系統不僅打破了國外設計軟件“卡脖子”難題,更能帶來建模效率提升70%、人工調圖工作量減少90%的優勢。 “我們這座未來工廠總投資約4億元,其中,核心智能裝備的投資占比就超過了50%。”工廠精益生產管理負責人周曉來介紹道。如此“真金白銀”打造的智能裝備群,究竟為未來工廠帶來了哪些方面的提升? ——通過對自動焊接設備的研發、應用,成為國內首家實現40mm箱體構件全熔透一次焊接成型技術的企業,與傳統焊接方式相比,焊接效率提升4倍以上、探傷一次合格率超過99%; ——打造國內首臺(套)智能切割、分揀全自動生產線,集成了智能行車、智能激光打標機、智能激光切割機、智能輸送、機器人智能分揀等成套設備,能夠實現整線無人化生產; ——引進最高精度達0.085mm的激光三維掃描測量設備,在虛擬仿真環境下模擬實際預拼裝過程,提前對超偏構件進行返修,相較傳統實體預拼裝,施工成本可消減約80%; ——建成后預計將接入近8000臺聯網設備,建立實時過程監控、預警聯動控制機制、員工行為分析,對生產協同和安全隱患實時監測并主動報警。 而以上種種充滿“未來感”的智能裝備,都與企業級數據化管理平臺高度集成,實現企業管理與決策的全局可視、全局可析、全局可控。
當今,綠色建筑產品已成為高端建筑市場的“寵兒”。精工國際未來工廠的建設,也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建筑產品的綠色化制造進程。 在這里,綠色化的生產和管理方式讓每一分能耗都能得到有序分配、高效利用—— “數字工廠”解決方案對設備運轉狀態進行實時監控,對故障、空載或未及時關閉的設備進行預警,僅拋丸機和氣保焊機兩種設備,在“數字大腦”的監測下,全年就可節約電量約39.4萬度; 電動節能運載設備預計全年可減少約1.68萬t碳排放; 歐式起重機平均每臺可降低能耗約30%,預計全年可減少約437.6t碳排放; 工廠還聯合開發了氫氧切割設備,通過電解水產生氫氣、氧氣作為燃料進行鋼板切割,該設備不僅能將切割速度提升10%~15%,并且其燃燒產物仍為水,較傳統火焰切割機相比,也具備環保、經濟等優勢; 精工國際未來工廠創新引入的氫氧切割設備 而未來工廠用電設備所需的電能,均由園區5萬㎡的屋頂光伏進行供給。該屋頂光伏全年約可發電510萬度,可節約資源成本約500萬元。 今年4月,精工國際未來工廠獲得中環聯合認證中心頒發的“零碳工廠”認證證書,成為浙江省建筑業首座“零碳工廠”。 這也標志著,由精工國際未來工廠生產的建筑產品取得了在國際市場和供應鏈中的“通行證”,在十分關注企業ESG表現的國際建筑業市場中,綠色環保、質量可靠的“精工造”更容易受到青睞與選擇。 “未來工廠建成后,預計將帶來生產效率提升2~3倍、生產周期縮短30%、能源利用率提升至88.69%、一次檢驗不合格率降低至0.3%、構件準期配套交付率提高至98.6%等優勢。”精工國際未來工廠廠長陳芳亮說。 從“機器代人”到智能化改造提升,再到如今的“未來工廠”建設。近年來,數實融合層層遞進、制造模式持續演進,我們始終勇立潮頭、率先探索,不僅實現了生產方式和生產力的躍遷,也為傳統建筑業轉型樹立了標桿。 智潮奔涌,未來已來。邁向工業4.0時代,精工也將持續激活產業、科創、人才等要素,點燃創新引擎、激活效率潛能,擘畫屬于精工的智能制造新篇章。